每顆鑽石都是獨一無二的,是時間、地點和變化創造的奇跡。 每一顆鑽石所特有的品質決定了它的價值。
直到 20 世紀中期,仍未有普遍適用的鑽石質量評級標準。 GIA 首創現今業內公認的鑽石分級標準:顏色、凈度、切工和克拉重量。 如今,4C 鑽石品質標準已成為評估鑽石品質的全球通用方法。 鑽石 4C 標準的創建具有兩大意義:可以用一種通用的表達方式來描述鑽石品質,鑽石消費者可以準確了解他們所要購買的鑽石是什麼樣的。
GIA 創立了全球通用的鑽石 4C 標準和國際鑽石分級系統™,成為業界權威,並且向消費者提供公正的鑽石鑒定資訊,贏得全球信賴。
鑽石顏色
鑽石顏色實際上是指其無色的程度
對大多數寶石級鑽石來說,其顏色鑒定標準取決於它的無色程度。 一顆不含化學雜質且結構完美的鑽石就像純凈的水滴一樣,是沒有色彩的,且具有更高的價值。GIA 創立了 D 到 Z 鑽石顏色分級系統,通過在精確受控的照明、觀測條件下,將鑽石與比色石比對,來鑒定其無色程度。
儘管鑽石之間的顏色差異細微得讓非專業人士難以分辨,卻會造成鑽石品質和價格上極大的差別。
為什麼 GIA 的顏色分級系統從 D 開始?
在 GIA 創立 D 至 Z 顏色分級系統之前,市場上出現過多種其他名字的分級系統, 例如英文字母 A、B、C (使用時無明確定義),阿拉伯數位(0,1,2,3)和羅馬字母(I,II ,III),加之“寶石藍”或“藍白色”之類的描述性顏色用語也不統一,造成了消費者的困擾。 鑒於此,GIA 決定創立一個全新的顏色等級系統,與早期的系統毫不相干。 GIA 等級系統從字母 D 開始。 由於 GIA 的等級系統清晰明瞭,很快被大眾所接受, 而其他的等級系統也逐漸被摒棄。
鑽石淨度
天然鑽石是碳元素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形成的。 而這一過程,也導致了每顆鑽石有內部的特徵,稱為 「內含物」,在鑽石表面的特徵則稱為「表面特徵」。
對鑽石凈度的評定,包括了對上述特徵的數量、大小、可見度、類型、位置和對鑽石整體外觀的影響程度的鑒定。 儘管世上沒有絕對完美無瑕的天然鑽石,但凈度越高的鑽石,價值越高。
GIA 的鑽石凈度標準分為 6 個類別,11 個等級。
* 無瑕級 (FL) 在 10 倍放大鏡下觀察,鑽石沒有任何內含物或表面特徵
* 內無瑕級 (IF) 在 10 倍放大鏡下觀察,無可見內含物
* 極輕微內含級(VVS1 和 VVS2)在 10 倍放大鏡下觀察,鑽石內部有極微小的內含物,即使是專業鑒定師也很難看到
* 輕微內含級(VS1 和 VS 2)在 10 倍放大鏡下觀察,鑽石的內部可以看到微小的內含物
* 微內含級(SI1 和 SI2)在 10 倍放大鏡下觀察,鑽石有可見的內含物
* 內含級(I1、I2 和I3)鑽石的內含物在 10 倍放大鏡下明顯可見,並且可能會影響鑽石的透明度和亮澤度
鑽石的內含物和表面特徵通常都非常微小,只有專業的鑽石鑒定師才能看到。 肉眼看上去,VS1 級鑽石和 SI2 級鑽石可能完全一樣,但其整體品質卻相差極大。 因此,專業精準的鑽石凈度鑒定非常重要。
高折射率造就了鑽石的璀璨光芒,使其聞名於世。 許多人會把鑽石切工等同於鑽石的形狀(圓形、心形、橢圓形、馬眼形、梨形)。 實際上鑽石切工等級取決於其刻面與光線的相互作用結果。
從原石到成品鑽石,需要複雜的工序和精湛的切磨技藝,其比例、對稱性和磨光才能完美展現鑽石獨有的璀璨光芒。
鑽石的切工對於鑽石的外觀和價值至關重要, 並且是鑽石 4C 標準中最複雜、技術要求最高的鑒定標準。
為了確定一顆標準圓形明亮式鑽石的切工等級(鑽石首飾採用的最常見形狀),GIA 計算出影響鑽石正面外觀的刻面比例。 由此,GIA 可以鑒定每一顆鑽石在光線與刻面相互作用下形成璀璨的視覺效果的程度:
* 亮度:由鑽石內部及外部反射出來的白光
* 火彩:白光被散射七彩的光譜顏色
* 閃光:一顆鑽石所產生的閃爍的總量,以及由於光線在鑽石內部反射所造成的明暗區域的形式
鑽石克拉重量
克拉是用於衡量鑽石重量的單位。1 克拉等於 200 毫克。
在對鑽石重量進行測量時,1 克拉又等同於 100“分”,從而使克拉重量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 珠寶商可以直接用「分」 來描述一顆重量小於 1 克拉的鑽石。 比如,0.25 克拉的鑽石又被稱作“二十五分”。 但對於 1 克拉以上的鑽石, 只能用精確到百分位的“克拉”來描述。 比如,1.08 克拉的鑽石只能用 「一點零八克拉」 來說明其重量。
在所有其他條件都一樣的情況下,鑽石越大,其稀有程度就越高,也越受青睞。 因此,鑽石的價格會隨著鑽石克拉重量的增加而上升。 不過,即使兩顆鑽石的克拉重量相同,其價值(和價格)也可能有很大差異。 因為鑽石的價值還取決於鑽石 4C 標準中的另外三個標準:凈度、顏色和切工。